随着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物流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便利、快捷的海外仓储物流的需求逐年攀升,成为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必然发展趋势。自2020年以来,在双试点“红利”的双叠加下,湖州综试区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认知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整合、自建或者租用等多种不同方式,不断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业务发展。
一、我市海外仓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在境外设立海外仓69个,合计仓体面积达41.39万平方米,其中可提供公共服务的海外仓13个,占海外仓总数的18.8%,合计仓体面积约16.3万平方米,已累计服务企业201家。
从市场布局看,我市海外仓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占总仓数的一半以上,达31个,其次为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为16个,8个和2个;日本、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RCEP成员国家和克罗地亚、阿联酋、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我市也均有海外仓布局,基本覆盖全球重点目标市场及贸易枢纽地区。
从功能结构看,我市海外仓设立以纯自用为主,占总仓数的59.4%,其次为自用+第三方型,占总仓数的24.6%,第三方型海外仓仅占15.9%;且我市海外仓以物流配送型仓库为主,占95%以上;生产加工型、枢纽支点型、物资集疏型仓库占比较少,海外仓的公共属性有待进一步开发、服务功能也需逐步扩展。
从服务范围看,我市海外仓类型多样,既有传统国际物流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为扩展服务功能为广大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共海外仓(如长兴德洋科技、长兴宝钛物流等),也有跨境电商企业为完善自身跨境物流供应链自建的自用海外仓(如长兴诺力、安吉万宝等)。
从建设主体看,最初的海外仓是指国内企业将商品通过大宗运输的形式运往目标市场国家,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商品,使用主体以外贸企业为主。随着跨境电商业态的兴起,海外仓的功能也逐步完善,发展到尾程的分拣、包装和配送。从我市69个海外仓来看,我市海外仓建设主体以一般贸易企业为主,占全市海外仓建设主体的75.4%,其次为从事跨境电商和物流的企业。
二、当前海外仓的现状及难点问题
虽然近年来全市海外仓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还亟须关注。
(一)从海外仓共性情况来看。一是公共海外仓建设运营成本高。海外仓库建设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较高,我市一半以上海外仓企业通过买地或租地方式自建海外仓,整体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久、风险大。二是海外仓库存压力大。海外仓模式需要企业有极强的选品能力,销售淡旺季对仓库影响较大,旺季来临前不断备货、淡季商品积压等,会使得海外仓库存压力增加。三是海外仓智能化水平低。目前我们的海外仓技术水平较低,有自动分拣、AGV设备、智能化立体库等智能化建设功能的智能化海外仓较少,绝大部分海外仓主体采用传统的采购管理系统和人工核算,时效性差且极易出现信息错误。四是实操性人才缺乏。海外仓信息技术的研发和运用,需要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对海外仓运营等方向的人才培养相对缺乏。
(二)从我市个性情况来看,一是海外仓总体规模小。我市的海外仓普遍规模小而散,我市海外仓设仓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占总数的82.6%,全市仅安吉中源家具、恒林椅业两家累计仓体面积超过了5万平方米,但与我省海外仓大户宁波乐歌相差甚远。二是与外贸的匹配度不高。宁波市是我省外贸大市,在海外仓建设布局方面,宁波市也是省内的领航者,省级公共海外仓数量居全省第一;反观我市,我市海外仓数量仅为宁波市的1/3,仓体面积仅为宁波市的12.6%,海外仓建设布局数量和面积与外贸发展前景不相适应。三是公共属性不强。从我市现有69个海外仓看,可提供公共服务的海外仓约占总数的1/5,且全部以市场主体建设运营为主。以我市童装、美妆产业为例,由于童装和美妆等具有产品特殊的属性,大部分童装、美妆企业规模小,出口量不大,在海外仓布局上受到较大限制,较少企业会选择自建海外仓,而部分在国外投资的海外仓项目,也仅用于当地国产品的生产配套或本国产品出口的中转,海外仓的公共属性不足。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接下来,建议进一步加大海外仓布局,持续开展公共海外仓培育工程,重点在“扩大总量、抱团发展、优化服务、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提升整体布局,重基建。定期发布海外仓名录,探索“海外仓+一般贸易”“海外仓+市场采购”“海外仓+跨境电商”“海外仓+加工贸易”“海外仓+外综服”等多模式多业态联动,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租用、合作等方式,努力搭建以海外仓为支点的目的国配送辐射网点,完善跨境电商出口B2B2C供应链体系。探索政、企、园区联动,以PPP模式建设具有产业化的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
二是增强抱团水平,控成本。海外仓成本控制是抵抗风险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学习吸收成功经验,与成熟海外仓企业合作,定制城市公共海外仓;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以国有资产形式在欧美重点市场、RCEP地区以及“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统一规划布局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境外电商产业园区;同时加强与海外商协会的联系,借助海外商协会的力量抱团共建海外仓,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完善配套支撑,优服务。开展跨境电商物流试点,培育一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举办资源对接活动,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为公共海外仓运营公司提供法律服务,协调解决公共海外仓建设中出现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合同纠纷等问题。开展地校合作,定向开办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培养培训具备扎实外语能力、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税务知识以及物流仓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四是强化政策引领,强保障。在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建设,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协同中信保持续推进“跨信融”政信银合作模式,鼓励我市金融机构立足我市海外仓实际,探索开发海外投融资产品,缓解跨境电商企业资金被占用、融资难以及境外海外仓实体企业批复信用限额等问题,提高企业防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