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002564352/2025-00012 成文日期:   2025-04-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商务局
2025年湖州市商务局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4-01 15:47:12

  2025年,湖州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考虑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按照“135”商务工作布局,实干争先、奋力奔跑,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贡献商务力量。
  ——聚焦1个目标:
  即打造高能级开放强市。
  ——完善3个体系:
  即招商引资、开放发展、粮食安全3个体系。
  ——实施5大工程:
  即实施招商迭代、开放领航、消费强基、优质粮安、商务智治5大工程。
  (一)实施“招商迭代”工程
  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迭代招商体系,进一步提升项目招引质效。目标:全市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备案200个,其中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70个、备案60个;各区县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力争百亿元以上项目有新突破。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集聚度达到80%以上。实到外资6亿美元,总量保持全省第4。
  1.优化推进机制。召开产业链招商推进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每两月召开一次产业链招商推进会;完善产业链“链长主建”,健全完善市政府领导牵头推进机制,深化“161”链长制,链长牵头,部门负责,开展一月一次招商洽谈,一月一次项目研判;实施区域招商“领导主抓”,构建高位推动招商体系,建立市领导片区联系制度;强化区县主体“平台主战”,各区县主要领导1/3工作时间、平台主要领导1/2工作时间抓招商引资,并每半月报送工作情况;落实市级单位“部门主责”,持续推进市级部门管行业、管产业、管招商协同机制,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招商,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1次;形成资源配置“项目主导”,建立全市10亿元以上项目全要素保障机制,形成场景招商推进机制,设立市级产业母基金,增强重大项目招引承接能力;推动招商工作“比学赶超”,对市级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工作晾晒;对区县进行比拼晾晒和年度考核评价。实行“双月踏勘”“季度通报”,开展年度招商引资(智)能手、项目服务能手等系列评选。
  2.落实重点举措。做实专业化招商,稳定千人招商格局,统筹全市招商工作,建立健全招商员关心关爱激励机制,探索市招商中心招商人员的职业化路径,打造投行化、专业化队伍;完善市场化招商,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引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加强市场化招商队伍建设,提升市级招商公司能力,支持区县建立完善市场化招商公司;做大做强以商引商,支持本土上市公司(链主企业)通过设立并购基金等方式开展产业生态链招商。深入探索场景招商,推行“市场+资源+应用场景+项目谋划”模式,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湖州。拓展外资招引渠道,发挥境外驻点作用,挖掘外资项目线索。研究谋划返程投资,持续鼓励利润再投资,努力推动股权并购,多措并举稳外资、优结构。
  (二)实施“开放领航”工程
  聚力打造“长三角开放发展新高地”,实施“五新发展提质、五航工程破局、五外联动增效”三大行动,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年出口占全省份额有所提升。
  3.实施五新发展提质行动。加力推动外贸“新动能、新市场、新路径、新优势、新模式”的培育。强化外贸主体梯度培育。进一步稳定龙头企业增长,推进龙头企业出口占比份额达30%以上,力争外贸生产型企业出口增幅高于市均。实施新一轮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力争全年出口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培育外贸进出口实绩新企业600家以上。强化外向型企业招引。加大出口导向型企业和贸易型综合服务企业招引力度,年度招引流通型企业新增出口150亿元以上。制定“三转”企业清单,加大回归政策和服务,力争全年“三转”企业超100家,年度“三转”及“双产”增量达30亿元。强化改革试点动力释放。做优整体生态,鼓励“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一般贸易”多业态融合发展。力争全年市场采购出口100 亿元,试点备案主体累计超1000家。积极推动非外汇结算试点贸易。强化贸易合规体系建设。优化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贸易融资、汇率避险、信保支持等服务。深化推动多主体协同应对贸易摩擦工作,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供给能力,指导企业防范、规避和应对风险。
  4.实施五航工程破局行动。以“1258”专项行动为载体,推进“启航、引航、巡航、领航、护航”五航工程,助力块状产业出海拓市。打造“湖州制造·品牌出海”模式。加强在各类国际认证、境外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转变,力争全年累计创建培育省市出口名牌240个以上。打造海外营销网络4.0版本。持续完善湖州(东盟)海外营销中心、“1+N”国际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助力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新渠道,力争全年带动外贸出口达10亿元。鼓励企业以合作、自建等方式,布局独立站、扩大海外仓规模。打造“湖州优品·闯全球”活动。统筹推进百团千企拓市场活动,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持续优化重点展会目录,全年支持新兴市场展会比例达50%以上。利用重大展会平台搭建童装、绿色家具等展示专区,进一步打响湖州产业和出口基地品牌。
  5.实施五外联动增效行动。持续优化迭代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模式,放大综合集成效应。加快贸易协同促进。依托境外工业园区、境外承包工程建设,带动原材料等产品出口。鼓励企业承接境外工厂生产线设计安装服务,推进块状产业承接生产性服务外包执行额达70亿元。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力争重点块状产业进行ESG评级的企业超500家。加快平台扩容升级。持续推动全市7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推进吴兴智能物流装备、南浔电梯、长兴新能源汽车等入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深化外综服、跨综服企业梯度内培外育机制,力争外综服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超1500家次,跨综服平台培育实现零的突破。加快塑造竞争优势。进一步深化“五外联动”,有效实施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有序推动对外投资,推动我市走出去企业境外建设需求与本土建筑施工单位业务的双向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建筑施工单位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以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目标,推动全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高于10%;数字服务贸易增量5亿元以上。
  (三)实施“消费强基”工程
  深入做好“优化供给”“扩大内需”两篇文章,用好以旧换新、举办活动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提升消费质量。目标:消费各项指标增速高于省均。
  6.持续抓好以旧换新。聚焦“3+N”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政策宣传,联动南太湖号等融媒体,通过线上专区、新媒体平台、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宣传力度。做好商务领域汽车、家电、家居等领域以旧换新工作,提升汽车和家电等行业零售额。加快推进家电、家居补贴品类扩面,结合湖州本地实际和产业优势,推动家电“8+X”、智能家居”13+N”等扩面工作,打好“本土牌”,为拉动零售业直接增长和批发业间接带动作出贡献。简化流程,加快以旧换新资金到位。
  7.不断优化消费场景。持续打造一批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推进高品质步行街、智慧商圈等消费载体建设,申报省级示范。推动传统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的新零售业态,力争全年引进各类首店、体验店100家以上。做好老字号“新产品”“新模式”文章,鼓励老字号对外跨界合作,积极争创中华老字号、浙江老字号。加快培育社区消费等新业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繁荣“家门口”社区业态消费。
  8.联动举办促消活动。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和区域优势,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持续打响“老字号新国潮”等线上线下活动品牌。融合“产业消费”新模式,依托现有的童装、美妆以及“老字号”湖笔等特色产业,搭建产销一体展贸平台,组织产业、消费协同的促消费活动。充分释放各类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等活动溢出效应,配套推进系列促消费活动,提升来湖消费、在湖消费。
  9.加快消费增量培育进一步排摸纳统,加快贸易业新增入库。对目前排摸的拟培育入库企业,落实“一企业一专人”推动新增入库,力争全年新增入库纳统企业150家左右。推动“颗粒归仓”,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达限未入库企业和电商等新业态企业的纳统工作。持续完善市区县商贸业招商机制,联动做好重点商贸项目招引,全年力争招引95个商贸(电商)项目,其中标志性项目5个。加快项目落地,协调新达限企业尽快纳统,力争引进一批当年落地当年入库企业。
  (四)实施“优质粮安”工程
  始终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守好底线,夯实粮食物资储备基础;拉升高线,加快粮食产业创新发展。
  10.持续深化推动储备应急体系现代化。落实粮食物资储备任务。落实全市粮食23.05万吨、食用油1530吨、生猪3.8万头、冻猪肉1315吨储备任务;按标准足额落实应急救灾物资、防疫药品等储备任务。推进粮食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德清县、安吉县新建粮库、湖州三中粮油加工基地等三个“千项万亿”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完成年度总投资2.1亿元,德清新建粮库计划年底投入使用。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网络。调整完善全市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全市应急供应网点99个以上,应急加工能力1350吨/日以上,实现应急网点乡镇街道全覆盖,应急加工能力区县全覆盖。
  11.持续深化推动粮食流通体系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绿色仓储先行示范。以《全市绿色仓储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有效推进德清、安吉新建绿色高标准粮仓18.75万吨,改造市本级中心库、长兴县中心库4万吨。加快《政府储备粮绿色仓储技术规范》等2个地方标准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运用,全市国有收储企业绿色仓储指数80分以上。积极落实“人才兴粮”战略,打造粮食领域高素质人才队伍。优化收购政策服务。全面深化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建设,在市本级和长兴已开展的基础上,2025年实现全市全覆盖。全面推进“五优联动”提质扩面,全市全年“五优联动”实施规模达到7.49万亩,增长25%。拓展深化“粮食共富驿站”功能,提升驿站粮食收购能力、质检能力和运营效率。加强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粮食市场化收购主体进行收购贷款贴息补助,在全市推广优质稻谷价格保险,推动粮食购销环节增收共富。持续推进品牌提升全力打造“湖州好大米”区域公共品牌,继续实行“1+N”主、子品牌体系,实现公共品牌专业、统一、健康运营。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之机,全力推动“湖州好大米”拓展上海市场;全年“湖州好大米”销量增长20%。
  12.持续深化推动行业监管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入实施粮食流通监管措施。聚焦重点领域查办一批粮食安全违法案件,严打重处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年度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高质量开展好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积极推进民营粮食企业粮食质量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对民营企业大米加工原粮质量进行专项监管检查。推进清廉粮仓建设。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岗位风险点防控为基础,建立廉政风险点防范、监控、处置等机制,防控好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风险等五种风险,进一步推进“建立清廉粮仓一本帐、绘制风险防控一张图、实施‘制防、物防、人防、技防’四防工程、推出清廉粮仓‘四张清单’的“1144”体系。多措并举促安全稳定。加强教育培训,常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整改提升,从严抓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等措施,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提质增效。根据《湖州市粮食物资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督查工作机制》,落实并建立问题反馈、闭环整改、通报问责等制度机制,强化安全履职和隐患治理。
  (五)实施“商务智治”工程
  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不断加强商务队伍建设。加强顶层谋划设计,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商务治理效能。
  13.加强发展整体谋划。编制商务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紧扣新发展格局,科学分析商务发展现实基础、形势机遇、问题挑战,谋划好“十五五”时期商务发展目标、要求和任务,为商务更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商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赌点痛点,开展重点课题调查研究,谋划攻坚破难的创新思路。
  14.提升商务服务效能。聚焦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整合政策细则,明确重点支持方向,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以开放领域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抓手,完善开放领域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着力提升商务综合服务水平,以为企业“雨中打伞”的不懈追求,多措并举为企业纾难解困。
  15.持续锻造商务铁军。深化“大人才观”,加快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干部选拔管理制度体系。大力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定期举办年轻干部“商务青年成长学院”专业知识分享会,选派年轻干部一线淬练,全力打响“商务新青年”工作品牌。持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激励全市商务干部实干争先、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