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25-00008 成文日期:    2025-03-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商务局
2024年湖州市商务局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5-03-26

  2024年,市商务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加快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围绕打造活力新湖州,全力抓招引、稳外贸、扩消费、守底线,全市商务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创新实施了五外联动、产业出海拓市、东盟海外营销中心、特战招商、绿色粮食仓储等一系列新体系新思路新举措;全面整合优化商务政策;成功举办第二届“湖洽会”;商务主要指标发展蹄疾步稳,实到外资增速全省第2;两次获评全市“奔跑者”,商务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12月,全市引进总投3亿元以上项目302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00.7%,其中1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75个和7个。备案固投3亿元以上项目207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03.5%,其中1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57个和7个。新增开工3亿元以上项目199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24.4%,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8个。新增竣工3亿元以上项目139个,完成年度目标126.4%。
  2)对外贸易基本稳定。1-12月,全市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1664.0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总额1530.6亿元,增长2.7%,进口总额133.4亿元,增长3.8%,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列全省第9,进口增速列全省第4。出口占全省比重3.9%,占全国比重6.0‰。
  3)利用外资走在前列。1-12月,全市实到外资6.58亿美元,总量列全省第4;同比增长13.1%,列全省第2;制造业利用外资3.58亿美元,占比54.4%,较去年同期增长17.9个百分点,高于省均3.4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持续回稳1-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9%,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9。全市限上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5%、6.6%、-1.5%、6.3%,分列全省第8、第9、第8、第9位。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335.4亿元,增长7.6%,列全省第7。
  5服务贸易发展良好。1-12月,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104.8亿元,增长27.6%,列全省第5,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其中数字交付贸易63.5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列全省第4,同比增加9.9亿元,增量列全省第6,占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比重60.6%,占比列全省第3。实现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08.4亿元,同比下降8.6%,列全省第7。
  6)境外投资有序增长。1-12月,全市对外投资备案项目96个,中方对外投资备案额6.3亿美元,同比下降24.6%,列全省第8。完成外经营业额0.58亿美元,列全省第8,同比下降-29.7%,列全省第8。
  2、重点工作情况
  1)迭代机制、凝聚合力,全力推动项目招引。一是迭代体系机制。根据国家、省关于规范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关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湖州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招商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在稳定千人招商队伍的基础上,提升人员专业化水平,其中2年以上招商人员681人,占比较去年年底提升4.3个百分点。二是深化链式招商。紧盯八大新兴产业链,深化“161”工作机制,完善《八大新兴产业链招商引才手册》,谋划举办半导体及光电、仿生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产业链招商活动8场。1-12月,全市引进且备案固投3亿元以上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161个,占比77.8%,较去年同期(70.6%)提升7.2个百分点。三是强化特战招商。抓实“招商特战+产业部门+产业平台”的招商模式,打好“四共”组合拳,组建服务业招商特战队。1-12月,市招商中心(特战队)共签约落地项目57个(含服务业项目21个),总投资184.2亿元。四是提升项目质效。优化完善项目“双进”考核办法,充分利用“扬长补短”等载体,加强项目考核督查和实地踏看,通过招商引资云平台共享部门数据,强化项目全流程跟踪。1-12月,全年3亿元以上项目当年引进当年开工率42.5%,近两年招引项目备案固投完成率27.3%。
  2)五外联动,产业出海,全力稳住外贸出口。一是加快产业出海。创新“五外联动”对外开放体系,扎实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互联互动。高规格举办全市高质量出海拓市大会,推出“1258”产业出海拓市专项行动,推动童装、智能物流装备、电梯、绿色家居、动力电池、椅业、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建筑建材等8个重点产业出海拓市。1-12月,全市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10.7%,高于全省面上增速2.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升18.6个百分点。二是加强主体培育。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力度,推进小微外贸企业上规升级,推动龙头企业上规模、增实力。1-12月,全市培育外贸进出口新实绩企业863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43.8%,合计新增出口196.6亿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3.2个百分点。全市前50强外贸企业出口481.5亿元,同比增长9.2%。三是深化拓市增单。围绕“闯全球、走全国、惠湖州”开展“我和企业拓市场”专项行动。1-12月,全市共组织境内外参展拓市团组578个,参展企业数2117家,获取意向订单16.2亿美元。常态化举办“全球月月采购会”,截至目前已举办20场,邀请300余名客商与超600家本地企业采购对接。四是发展新兴业态。出台跨境电商三年发展计划,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推动跨境电商加速发展。1-12月,全市跨境电商出口额207.4亿元。稳步推进市场采购发展,1-12月,全市市场采购出口66.9亿元。创新建设湖州(东盟)海外营销中心、“1+N”国际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达成全省首单卖方信贷。
  3)招商出海、拓展渠道,全力推动外资招引。一是推动招商出海健全专业外资招引队伍,推进境外驻点招商,市级层面德国方向已选派人员并开展工作,美国和日本方向已建立委托招商,区县层面已建立或委托建立17个境外招商引资(智)点,累计挖掘重点项目信息180余条。二是拓展招引渠道。积极引导各区县用好设立外资研发中心、返程投资、境外上市等新打法,深化QFLP基金试点建设,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流入。长兴县和长合区新引进QFLP基金项目2个,实到外资8500万美元,2家企业入选第二批省级外资研发中心。三是增强服务支撑。持续打造“浙是你家 湖州有爱”外商服务品牌,打好政策与服务组合拳,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今年以来已组织举办外资企业系列沙龙活动7场,推动超威电源利润再投资3097万美元、敏华汽车利润再投资4994万美元。提升国别产业园能级,长兴中德、湖州中美在2023年国际产业园评价中位居全省前列。四是优化对外投资。结合我市产业优势,引导企业有序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设。1-12月,全市中方对外投资备案额6.3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比59.2%。强化重点跨国企业培育,推荐德马科技、美欣达、巨美家等13家企业入选2024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名单。
  4)以旧换新、营造氛围,全面激发消费活力。一是加强统筹推进。梳理存量培育、新增入库、招商项目等清单,挂图作战,加强对天能、超威、唯品会等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一企业一专人”排摸新增入库企业。1-10月全市新增入库企业174家。持续推进商贸招商,1-12月全市招引商贸(电商)项目127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41.1%。二是抓好以旧换新。先后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两个方案和相关实施细则,专班化推进以旧换新工作。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使用进度173.6%,进度列全省第2,累计带动汽车、家电等消费约33.8亿元。三是优化消费场景。指导南浔区获批2024年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县,实现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区县全覆盖。截至目前,成功创建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5个,高品质步行街2条,特色街区5条,示范智慧商圈2个,引进广莲申等品牌首店,万豪等品牌酒店。四是营造消费氛围。制定《“缤纷四季惠享湖城”2024活力新湖州·消费促进年工作计划》,深化“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引导市场主体“有节应节”“无节造节”促消费。1-12月,累计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681(文旅337)场,发放消费券1.5亿元,拉动消费31亿元。五是加快电商发展。不断完善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机制建设,全市累计建设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162个,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累计吸纳就业10198余人。全省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德清县召开。
  5)夯实基础、守正创新,全力守牢保供底线。一是守好储备底线。按时完成1.57万吨地方储备粮新增任务,全市地方储备粮食规模达到23.05万吨,其中成品粮8350吨;食用油储备1530吨。落实各类物资储备任务,落实生猪储备3.8万头,冻猪肉储备1315吨;落实市级防汛防台应急物资共计45类23.67万件,应急药品储备合计7类11.23万盒(瓶、支)。二是深化“五优联动”。实施粮食收储KPI绩效考核,扭转了储备粮轮换“新进陈出”的固有亏损模式,“五优联动”仓容实现了储备粮轮换零价差到盈利的机制性突破。迭代优化粮食收购政策,全年全市“五优联动”优质粮食订单面积5.99万亩,同比增长15%。创新开展“粮食共富驿站”建设试点,全省首个“粮食共富驿站”在湖州揭牌运营。唱响“振兴浙粮 湖米飘香”品牌,举办各类活动100余场,带动“湖州好大米”年销量超5000吨。发布《政府储备粮绿色仓储技术规范》2个地方标准,绿色仓储新技术应用持续加深,完成辐射制冷涂料改造仓容3.52万吨。落实行业监管。高质量完成库存检查,作为全省唯一免交叉检查的地市单位,积极主动扎实开展为期3天的全市域库存普查自查工作,累计检查出3大类25个问题,已全部闭环整改。是靠前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全市全年靠前组织关口前移监测扦样32个,完成上级收购监测扦样94个。扎实开展执法工作,全年粮食执法检查94户次,其中完成“双随机”抽查事项2项共17户次,“双随机”联合检查7户次。